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影子银行是指不在传统的监管体系之内,并且与中央银行监管的正规的商业银行相对应的金融机构。2008年,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由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引发了流动性危机,促使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复杂性、脆弱性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已经成为g20国际峰会的共识。
在中国影子银行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国常年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居民储蓄较高的现象。而投资则是大量的资金投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套利,甚至在2013年出现过严重的"钱荒"现象。实体企业融资成本高,小规模企业融资渠道窄,信用规模低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影子银行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我国各界开始关注影子银行,并在2014年推出了相关文件,在文件中对影子银行进行了定义的同时又肯定了它出现的必然性和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官方最高规格制定了影子银行的监管框架,也是我国首次正视国内出现影子银行的事实;文件中对"严格监管超范围经营和监管套利行为"做出重点强调。
随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的速度扩张,融资涉及的金融工具愈加繁多,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虽近两年开始了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关注,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制度,同时未将影子银行的数据纳入货币政策的管理范畴。这将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产生重大的冲击。货币政策的制定细则往往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密切相关。影子银行的存在既逃避监管或扩大枉杆等风险,同时也存在着扩大信贷渠道、对市场流动性提供支持等优点。因此过宽或过严的政策都将对市场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的大背景下有着切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及方法。并阐述国内外关于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在详细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理论以后,归纳和总结我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成因、特点,并对我国影子银行产品进行分类介绍。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首先,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及方法。并从阐述国内外关于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其次,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别从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汇率渠道,探讨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
接着,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通过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和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的削弱作用,对实体经济产出造成影响。
4. 参考文献
[1]谷秀军.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5(3).
[2]李杨.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金融创新[j].财贸研究,2015(6).
[3]唐敏.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j].商,2015(12):22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6-2022学年第1学期,第15-16周,收集相关资料
2.2022-2017学年第2学期,第3-6周,前期研究
3.2022-2017学年第2学期,第7周,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