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2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是对微博下的公益事业的价值研究。通过对最早期邓飞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免费午餐打拐等公益活动的分析,提倡一种2.0时代的高效的全民公益新形式,借助微博平台传播的优势,利用名人效应、官方认证等快速扩散公益信息。
在社会转型期间,人们存在价值观裂变、信仰缺失等问题,对于慈善的观念比较落后,大部分公民不了解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同时由于慈善公益理念的匮乏,使公众对慈善公益事业产生许多的误读。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公益事业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微公益借助着微博平台门槛低、互动性、名人效应等特性将公益事业广泛传播,增强了公众的慈善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国内研究:《民间组织蓝皮书》中指出,与传统公益慈善相比,微公益更好地利用和发挥了网络平台门槛低、传播快、互动性强、影响力大、透明度高等突出优势,更强调普通人的参与和微小的贡献,影响和带动普通人参与公益活动。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中之在《微公益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中认为微公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满足了个体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需求,是建设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
②国外研究:英文中没有微公益的直接对应词汇,最类似的是社会化媒体筹款(socialmediafundraising),指慈善组织利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工具进行的公开筹款活动。美国从1999年开始出现个人利用网页或email进行慈善筹款,美国网络筹款活动先驱约翰布林2007年创办的freerice(免费大米)网站,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旗下的一款公益性质的网页游戏。公众通过参与知识问答获得相应的米粒,实现大米的捐献。网民捐出的米粒从第一天的几百粒到现在一天达近1亿粒。这种坚持全民参与、积小善为大善的微公益活动正验证了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非组织的组织力量》中所提出的石头汤模式的实践:有着相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人,相互吸引,为着共同的公益理想而努力。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微博的特性和发展现状
二、微公益的产生及其发展机制
4. 研究创新点
虽然公益是老生常谈,不过通过微博实现来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属于新媒体应用的部分,所以题材比较新颖。同时,国内微公益还很不成熟,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找典型的成功案例进行解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