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86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更好地理解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时所遭遇到的一系列困境,以及可能产生的对个人、社会不良影响。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造成当今女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的因素,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引导女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歧视与困难。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
由于国情差异,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专门研究在国外相对较少,大多数是从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角度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女大学毕业生这个特定的群体。所以,国外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可以借鉴对整个女性群体就业歧视的研究。总的来说,主要有:歧视经济学理论、社会排斥理论、性别隔离理论、互动理论、工资差别理论。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国内胡安荣学者运用贝克尔经济学方面的就业歧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他主要从用人单位招聘女性会增加其预期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研究,侧重于经济利益的得失,其结论是现代女大学生如果减少自身就业的附着成本才是解决性别就业歧视的关键。学者王伟琴立足于社会学角度对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研究,他认为造成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的主要原因是封建落后的传统思想对人们的负面影响。在我国传统思想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性别歧视思想长期影响人们,并对就业领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包括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政策,抽样调查南京市高校2014届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阐述和谐社会下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类歧视。
2.编制女大学生就业所遇的歧视及应对方式的问卷。通过问卷填写与数据统计,调查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歧视的表现方式、原因以及应对此类歧视的方法与途径。
4. 研究创新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共十八大将扩大就业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十八大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大学生作为当前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提高这一群体的就业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而受传统观念和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中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立足社会性别的视角,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相关的理论,加之有关的传统伦理观念,全面具体地分析女大学生这一受过高等教育的特定高知女性人群在就业市场中遭遇到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总结女大学毕业生受歧视的原因,并有针对的就这类歧视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缓解我国当代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的不良状况。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